中秋国庆双节临近,股市就剩下一周多交易时间。 有位老股民在论坛分享了他的预判:下周上半段震荡调整,下半段稳步攀升。 他建议空仓的朋友趁调整逢低布局,自己则准备半仓过节。
这个观点引发了不少讨论。 有网友翻出历史数据发现,近10年来国庆节前一周的A股确实表现不错,上证指数上涨概率达到70%。 特别是2015年和2020年,节前一周涨幅都超过3%。
从资金面来看,最近公募基金仓位普遍保持在85%左右。 北向资金虽然偶有波动,但整体仍呈现净流入态势。 9月以来累计净流入超过200亿元,说明外资对A股市场仍然看好。
行业板块方面,大消费板块通常受益于长假效应。 白酒板块在往年国庆节前平均涨幅达到4.2%,旅游酒店板块平均涨幅也有3.8%。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相连,形成超长假期,预计将带动消费市场进一步回暖。
科技板块也值得关注。 半导体行业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司占比超过六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保持高景气度。 有分析师指出,这些成长板块在调整后估值已经回到合理区间。
仓位管理是个技术活。 那位老股民建议半仓或七成仓位过节,这个建议得到不少专业人士认同。 证券分析师指出,保留部分现金既能参与潜在上涨,又能应对长假期间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历史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国庆节后首周A股上涨概率为60%。 2019年国庆后首周上证指数上涨2.36%,2020年同期上涨3.55%。 这些数据为节前布局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近期融资买入额占比有所提升。 9月以来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比例维持在8.5%左右,较8月份的7.8%明显上升。 这说明场内资金活跃度正在提高。
从技术面看,主要指数目前处于关键位置。 上证指数在3200点附近获得支撑,创业板指数在2500点一线震荡。 技术分析师认为,市场下行空间有限,向上则存在较大弹性。
机构调研数据显示,9月以来机构调研频次明显增加。 医疗器械、新能源、半导体等行业受到重点关注。 某知名基金经理在最近的路演中表示,正在利用调整时机加仓优质标的。
节假日效应在A股市场确实存在。 统计显示,过去十年国庆节前五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平均涨幅为1.7%。 其中消费、旅游、娱乐板块表现突出,平均涨幅超过大盘。
资金流向显示,近期主力资金开始回流权重股。 银行、券商板块获得资金青睐,食品饮料板块也出现资金净流入。 有市场人士认为,这可能是机构资金在布局节后行情。
对于投资者关心的持股过节品种,分析师建议关注三条主线:一是受益于长假的概念股,二是三季报预增板块,三是政策支持的新兴产业。 这些品种在节后行情中可能表现更好。
市场波动率近期有所下降。 沪深300指数30日波动率从8月份的18%回落至15%左右。 波动率下降通常意味着市场情绪趋于稳定,这有利于节前行情展开。
融资盘数据显示,近期融资买入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和军工板块。 这两个板块融资余额环比增长均超过5%,明显高于其他板块。 融资客的动向往往具有先行指标意义。
公募基金发行市场开始回暖。 9月以来新成立权益类基金规模超过300亿元,较8月份增长明显。 新基金建仓通常需要1-2个月时间,这将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产业资本动向也值得关注。 8月份产业资本净减持规模较7月份下降30%,重要股东增持公司数量环比增加。 产业资本态度转变往往预示着市场底部的形成。
港股通资金流向显示,内地资金近期持续流入港股市场。 9月以来南向资金净买入超过150亿港元,主要集中在科技和消费板块。 两地市场联动性正在增强。
期权市场数据透露一些信号。 上证50ETF期权持仓量PCR比值近期维持在0.8左右,处于合理区间。 期权市场没有出现明显的避险情绪,说明投资者对后市并不悲观。
国债收益率曲线近期保持稳定。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6%附近震荡,短期利率波动不大。 稳定的利率环境为股市提供了良好的宏观条件。
上市公司回购力度加大。8月以来发布回购预案的公司数量环比增长40%,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超过200亿元。 回购潮往往出现在市场阶段性底部区域。
股票杠杆平台app下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