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莞市印發實施《關于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未來產業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明確構建“8+4”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政策體系,其中“8”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即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半導體及集成電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4”大未來產業,即下一代移動通信(6G)、前沿新材料、具身智能、未來生命健康等未來產業發展初具規模。
《方案》的發布,為松山湖加強前瞻謀劃和政策引導,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提升現代產業體系競爭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策源與成果轉化高地指明了方向和著力點,將形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源,擦亮“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城市特色,為東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這些重點,與松山湖息息相關,一起來看。
優勢產業集聚,發展新質生產力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豐富的“家底”。
《方案》明確了各鎮街(園區)重點集聚發展的產業方向,將進一步構建一個既錯位競爭又相互支撐的產業協同發展體系。比如松山湖、濱海灣、長安、塘廈將重點建設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區;松山湖、濱海灣、厚街、謝崗則聚焦建設高端裝備產業集群;松山湖、濱海灣、臨深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將攜手共進,打造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集群;松山湖、水鄉、寮步、大朗則承擔起新材料產業集聚區的建設任務。
在“8”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細分領域產業集群中,7次提及松山湖。
以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集群為例,時至今日,在松山湖注冊的生物醫藥企業已超過500家,擁有菲鵬生物、東陽光藥業、紅珊瑚藥業、博邁醫療等一批生物醫藥頭部企業,涵蓋醫療器械、體外診斷、創新藥及高端仿制藥等多條產業鏈,形成產業上下游協同發展格局。
此外,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高端裝備產業集群、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集群、新材料產業集群、新能源產業集群和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的重點建設集聚區都將以松山湖為中心,輻射至全市乃至全省。
而在打造“4”大未來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上,松山湖也大有可為。《方案》中提及,在未來生命健康領域,將支持以松山湖、茶山、東城為重點建設集聚區,加快未來食品產業發展壯大。
發揮“領頭羊”的優勢,松山湖將與相關鎮街攜手共進,重點突破一批細分領域關鍵核心技術,使得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未來產業關鍵技術實現重大突破。
打通堵點卡點,支撐科創新未來
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平,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對接的“關口”,也是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的關鍵。
《方案》明確要完善科技創新體系。一方面,要加快構建“源頭創新+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另一方面,推動重大科研平臺建設,推進散裂中子源二期、先進阿秒激光、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建設,增強創新支撐發展能力。
同時,要優化市重大科技項目資助導向,支持“鏈主”企業、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瞄準產業鏈薄弱環節開展全行業鏈條式集成攻關。加快布局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概念驗證中心、中試試驗中心、新產品導入中心等載體。
近年來,松山湖以中國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科學大裝置、大平臺為牽引,以企業為主體大力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科技創新轉化新模式迭出,讓一批園區科技型企業尋找到科技產業互促雙強的最佳結合點,科技成果轉化呈現出“新新”向榮的高質量發展新氣象。
持續打造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等企業孵化器,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讓一大批專注于細分領域、創新能力強、占據絕對市場占有率的優質企業在松山湖密集涌現。
未來,松山湖將繼續推動企業創新主力軍與大科學裝置、大科研平臺、研究型大學等優質創新資源要素形成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互動,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不斷探索。
向“新”提“質”,松山湖未來可期。
記者:何綺瑩 鄭國豪(南方+記者 )
來源: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