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制造業日益走向全球化,東南亞的一些國家正成為特定產品和零部件的生產中心,其中包括馬來西亞的半導體制造業、越南的電子制造業和泰國的汽車制造業。
在東南亞地區,除了眾多跨國企業外,一些中國制造商也在積極布局,他們在馬來西亞、越南和泰國等地設立生產基地。這一戰略不僅有助于他們更有效地控制生產成本,還使他們能夠更接近當地市場和客戶,有效規避時差帶來的問題。
然而,盡管這些東南亞的制造業中心正在崛起,但它們不太可能對中國的制造業經濟產生巨大的沖擊。這是因為中國制造業經濟的規模龐大,產業鏈完整,具有顯著的優勢。以汽車行業為例,預計中國2023年的汽車行業產值將達到約1.704萬億美元,相比之下,泰國的汽車行業產值僅為460億美元。
同樣地,東南亞的崛起對另一亞太地區的制造業大國——印度的影響也相對有限。這主要是因為東南亞地區高速發展的制造業類型并非印度制造業經濟的主要支柱。印度的制造業仍主要以食品和飲料、金屬等行業為主導,盡管汽車行業的占比正在增長。與中國類似,印度的制造業規模也十分龐大。
馬來西亞正在成為全球半導體中心
近年來,馬來西亞在半導體制造業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吸引了一批國際領先的企業進駐。該國半導體制造業現已占其總制造業產值的20.5%。
英特爾(Intel)在2021年宣布將投資超70億美元在馬來西亞建立一個全新的芯片封裝和測試工廠,預計將于2024年投入使用。
領先的半導體封測企業日月光2022年開始在馬來西亞建設新工廠。
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也計劃在馬來西亞擴大業務,計劃在吉隆坡和馬六甲建設兩個新的組裝和測試工廠,旨在更好地管控供應鏈,并到2030年將90%的組裝和測試業務轉為內部運營。
英飛凌(Infineon)也計劃在未來五年內投資超過50億歐元,在馬來西亞建設全球最大的200mm碳化硅(SiC)功率器件工廠。
半導體及相關零部件行業占馬來西亞總制造業產值的21.6%
電子設備制造/組裝企業紛紛涌入越南
越南現已成為電子設備制造/組裝企業的主要設廠目的地之一,近期的一系列新聞動態都顯示這一趨勢正在加速。例如,2023年6月,富士康宣布計劃在越南投資2.5億美元,用于生產電動汽車和通信設備零部件。在這則公告發布之前,2023年初,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曾表示,目前富士康約70%的收入來自在中國制造的產品,但“未來海外地區的占比將持續增加”。
除了富士康外,知名的AirPods組裝廠商歌爾股份也宣布將投資2.8億美元在越南新建一家工廠,繼續多元化其供應鏈,并保持其在蘋果供應鏈中的地位。此外,中國企業舜宇集團2023年宣布計劃在越南投資25億美元。今年9月,舜宇已經獲得越南義安省的投資證書,可在當地建造一座價值1.5億美元的工廠,用于生產相機模塊、手機攝像頭和車載攝像頭;該工廠預計將于2025年投產。
中國汽車制造商在泰國投資建廠
近年來,中國汽車制造商在泰國進行了一系列投資,包括:
2020年,長城汽車收購通用汽車的泰國工廠,并于2022年宣布擴大對該工廠的投資,用于生產電動汽車。
2022年,比亞迪宣布在泰國設立工廠,計劃從2024年開始每年生產15萬輛乘用車。這些車輛不僅將在泰國銷售,還將出口到東南亞和歐洲等地。
2023年,中國合眾新能源汽車宣布在泰國投資建設其首家海外工廠,以生產面向東南亞市場的電動汽車。
2023年,長安汽車泰國生產基地舉行奠基儀式。作為其在海外的首個生產基地,長安汽車在泰國工廠生產的電動汽車在滿足當地市場需求的同時,也將出口到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和南非等右舵駕駛國家。
汽車產業占泰國制造業產值的14.7%
整體而言,我們明顯看到以上幾個行業在馬來西亞、越南和泰國高速發展,尤其是其中零部件生產和組裝的部分。然而,在短期內,這一趨勢不太可能對中國和印度龐大的制造業經濟造成沖擊,相反,這些東南亞國家很可能為中國和印度國內制造業提供零部件和配件。此外,我們還可能會看到東南亞三國向其他地區市場出口,例如美洲和歐洲不斷擴大的電動汽車和電池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