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优配,如何配资炒股,配资网站首页配资,普通人怎么加杠杆炒股

首頁 > 新聞媒體 > 行業新聞
小米汽車發布9100噸超級大壓鑄技術

一體化壓鑄,絕對是當下汽車行業的一個熱詞。


但其實,從2020年9月特斯拉首次提出一體化壓鑄的概念至今,也不過才剛剛三年,能用上一體化壓鑄工藝的車型,數量不僅少,而且價格不菲。


原因很簡單,一體化壓鑄徹底顛覆了車身多個零件分別沖壓、焊接的工藝流程,將數十個乃至上百個零件合而為一,是能夠引發新一輪汽車制造革命的工藝。


當然,這樣的工藝顛覆,就會意味著極高的技術含量和資金投入。如果傳統車企想要加入一體化壓鑄,也必須要改變已經存在幾十年的設備與流程。所以,一體化壓鑄的門檻,是很高的。


但對于新進入汽車行業的小米而言,它卻沒有這種顧慮,反而是這種既有顛覆,又有門檻,技術投入、資金投入、創新投入都非常巨大的工藝,特別符合小米汽車的定位。


小米發布9100噸級的超級大壓鑄技術——Xiaomi HyperCasting


2023年12月26日,問界M9上市,采用當時量產車中最大的9000噸級一體化壓鑄技術。


但僅僅過了兩天,這個紀錄就被小米打破,小米發布了9100噸級的超級大壓鑄技術——Xiaomi HyperCasting。但其實,9100噸這個數字,遠不是小米超級大壓鑄技術的核心壁壘。


真正的壁壘,來自于小米在一體化壓鑄領域的know-how。



小米為什么要自研一體化壓鑄?


電動汽車與一體化壓鑄,是一對共生共榮的"兄弟"。一體化壓鑄,為電動車帶來諸多產品力與體驗上的優勢;而電動車的快速發展,也讓一體化壓鑄找到了它最適合的應用場景。


對于用戶而言,也許他們不了解車身結構,也看不到藏在車身外表里面的工藝。但是他們對電動汽車的要求一定有:低能耗、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要求,甚至還有下好訂單后能盡快拿到車的急迫。而這些,恰恰就是一體化壓鑄在電動汽車上的價值所在。


相比傳統車身制造工藝,一體化壓鑄大幅減少了車身的零件數量和連接焊點數量。由此,車身減了重,電動車的能耗得以降低;車身的強度增加,電動車的安全性能夠得到顯著提升;生產流程簡化、效率提升,電動車的制造周期就會縮短,用戶也能夠更快拿到車。


一體化壓鑄大幅減少車身的零件數量和連接焊點數量


一體化壓鑄是一項能夠切切實實創造用戶價值的創新工藝,也一定是電動車上無可爭議的大趨勢。


目前汽車行業中,絕大部分車企并不具備生產一體化壓鑄件的能力,如果他們想引入這項工藝,通常會采用技術成熟的供應商外供的方式。


一體化壓鑄會成為電動汽車制造的核心工藝


但是,因為性能、效率與成本優勢,一體化壓鑄又會成為電動汽車制造的核心工藝,車企將其掌握在自己手中,絕對是具備戰略意義的行為。也只有把一體化壓鑄抓在手里,才能最大程度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用戶體驗的價值。


所以,哪怕困難再大,小米汽車堅定地要自己來干這件事情。



小米究竟自研了什么?


當小米決定自研一體化壓鑄后,擺在小米面前的有兩大難題。


第一,是構建由高鎖模力的一體壓鑄機設備為核心的制造體系;第二,是適合一體化壓鑄的合金選型。


首先是壓鑄制造體系。


壓鑄機是壓鑄工藝最核心的設備,而鎖模力則是壓鑄機首先確定的因素,也就是給壓鑄磨具的鎖緊力。壓鑄件的尺寸越大,相應需要的鎖模力也就越高。


特斯拉采用的一體壓鑄機,鎖模力是6000噸級別。但是小米所設計的壓鑄件,比特斯拉的要大17%,6000噸級別難以滿足小米的需求。所以,小米最終選擇定制了9100噸級的壓鑄機,去壓鑄一體化的后地板。


汽車行業已經開始卷鎖模力的噸位


其實,現在汽車行業已經開始卷鎖模力的噸位,2024年12000噸級乃至更高指標的壓鑄機也會在汽車行業應用。但是壓鑄機噸位應當和鑄件的設計緊密相關,也需要平衡性能需求與成本控制,并不是一件以數字大小論英雄的事情。


所以,小米并沒有把太多的精力,放在這個9100噸級上,而是在定制壓鑄機的基礎上,做了一件更有技術含量的事情——自研了整套壓鑄島流水線。


壓鑄機就好比是航母,但想要航母真正具備戰斗力,更重要的是要形成航母戰斗群。而小米自研的這一套設備集群系統,就是航母戰斗群。


這套占地面積有兩個籃球場的設備集群里,一共有60臺設備,控制433個工藝參數,全套流程和標準,都是小米自主制定、自主掌握。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小米自研的視覺大模型質量判定系統,可以在2秒內完成壓鑄件的質量檢測,是人工效率的10倍之多。


小米自研了整套壓鑄島流水線


然后是材料選型。


一體化壓鑄的零部件,有著復雜的曲面構型和結構尺寸輪廓,傳統的熱處理帶來的熱脹冷縮,很容易引發零部件尺寸變形或者表面裂紋,導致產品良率急劇降低。所以,一體壓鑄一定是和免熱處理材料相生相伴,為一體壓鑄研發專屬合金材料,才能達到更高的良率和更好的性能,一體壓鑄的優勢才能體現出來。


而這個免熱處理的材料配方,自然就是一體化壓鑄工藝中,小米需要掌握的另一項極為重要的核心技術——壓鑄合金。


小米材料團隊和國家級材料重點實驗室合作,自研出一套多元材料AI仿真系統


為此,小米的材料團隊和國家級材料重點實驗室合作,將AI與材料學緊密結合,自研出一套多元材料AI仿真系統,可以模擬出不同材料配方組合的性能。


經過1016萬次的模擬仿真實驗,小米最終篩選出一組兼顧強度、韌性和穩定性的合金,小米把它命名為“小米泰坦合金”。


而這也意味著,小米與特斯拉一道,成為了目前世界唯二自主設計大壓鑄集群+材料的汽車制造商。


通過設備集群和材料的自研突破,小米幾乎完成了大壓鑄產業鏈里所有環節的自主掌握。而在小米首款車型SU7上,小米成功地打造了72合1的一體化壓鑄后地板,焊點減少840個,重量減輕17%,生產工時只需要原本的一半左右,如此堅固的一體化后底板,使得整車剛度能夠突破51000Nm/deg,這相當于傳統油車的兩倍。


小米第一次在轎車上實現了后地板的一體化


這種級別的壓鑄件,以往只出現在大尺寸的SUV或者MPV上,而小米第一次在轎車上實現了后地板的一體化。


在這個汽車變革的時代里,很多新技術、新工藝都處于探索中,沒有哪個供應商能夠解決所有問題,或者能輕松滿足汽車廠商的要求。尤其是對于小米這種對硬核創新技術極為看重的企業而言,很多事情都必須要自己親自下場,通過自研掌握know-how,才能做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成果。



一體化壓鑄,怎樣讓用戶滿意?


2022年,特斯拉一則“天價維修費”的新聞登上熱搜,車主在倒車時不小心撞到了墻角,原以為只是簡單的磕碰事故,事故鑒定后發現一體壓鑄的后減震包受到沖擊,維修費高達20萬元。


也許一個行業專家,可以用一萬句話說出一體化壓鑄的千般優點,但是唯獨維修成本高,是消費者難以接受的致命缺點。


如果簡單的擦碰,就會產生天價維修費,有多少用戶愿意為之買單?如果一家汽車廠商只做了一體化壓鑄,卻沒有為降低維修成本考慮,也很容易被消費者打上“割韭菜”的印象標簽。


顯然,這并不符合小米公司一向對用戶的價值觀。


而為了解決一體化壓鑄部件遭遇碰撞后必須要整體更換的問題,小米在一體化壓鑄后地板獨創了三段式分區碰撞策略——從后向前分別設計了可拆的低速潰縮區和中高速潰縮區。


這樣設計后,如果后端發生低速碰撞,后防撞梁及吸能盒首先產生變形,只需更換低速潰縮區的零部件即可,從而降低維修成本。而如果發生中高速后碰撞,擠出鋁安裝梁會通過形變參與到吸能中,確保大壓鑄件不受到碰撞影響,同樣是為維修成本考慮。


三段式后地板設計


那么,這樣的三段式后地板設計,在大壓鑄件不被損壞的前提下,能夠承受多高速度的后碰標準呢?小米給出的答案,是90km/h。也就是說,當同向行駛的兩輛車相對速度在90km/h以內,發生后碰撞時,用戶都不必為大壓鑄件的成本買單。這一速度,不僅超過了全球的最高標準,在現實生活中也極少能夠遇到兩車相對速度如此之高的場景。


所以,或許一體化壓鑄工藝在行業人士看來非常先進,但從先進到用戶滿意,中間需要跨越無數個用戶思維。降低維修成本,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而小米雖然在汽車行業是初出茅廬的新人,但論用戶思維卻早已是多年深耕的老手。在全自研的流程工藝與材料的基礎上,小米的用戶思維,讓他對一體化壓鑄的思考,比很多人想象中要更加的全面。


小米用一場技術發布會,正式開啟小米汽車面向市場的征程


或許有些人覺得小米并沒有經歷汽車行業的復雜性,但從一體化壓鑄這件“小事”上,我們足以看出小米有能力去“管理”這種復雜性。因為作為一個跨界而來的玩家,小米最難能可貴的,就是既能堅守汽車產業百年來固有的一些規律,才能將自己在消費科技領域積累而來的思想與方法論,應用到汽車產業如今的變革中。

小米從手機行業跨入汽車行業,遠不只是說要給市場多造一臺車。


當我們今天看完小米在一體化壓鑄工藝上的投入,由此以小見大,我們有理由相信小米是在用自己的能力去賦能制造業,帶動整個產業鏈的技術創新與進步。


小米選擇用一場技術發布會,正式開啟小米汽車面向市場的征程,既是向行業傳遞自己的造車理念,也是向市場傳遞自己的造車信心,更是給所有的用戶傳遞了一種責任感。


當所有人都在關心小米造出的車,如何好看、好開、有科技、有智能、有生態時,小米同樣在那些表面看不到的地方,通過深耕自研、掌握核心技術,給用戶提供一份安全、一份可靠、一份安心。



來源:小米汽車、童濟仁汽車評論

壓鑄模具
info@precisioner.com
高壓壓鑄模具
高壓壓鑄模具
壓鑄模具
+(86)-0755-2344 8600
華南壓鑄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