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政策支持和技術優化,我國汽車出口快速增長。近年來,中國品牌汽車企業加快 海外市場布局,通過海外建廠、聯合海外銷售渠道、獨立建設海外銷售渠道等方式加快市場開拓。
由于世界疫情沖擊和特斯拉國產, 2020 年以來我國汽車出口實現巨大銷量突破。2022 年我國乘用車出口 267 萬輛,同比增 長 62.91%,出口量超過德國,其主要原因為國際疫情和俄烏危機下海外供給不足,中國車企出口競爭力大幅增強。2023 年 1-7 月我國乘用車出口 232 萬輛,同比增長 86.13%,出口量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其中,中國的新能源車出口競爭力提升帶來巨大出口增量。預計只要國際上有穩定的市場需求,未來中國汽車出口發展仍有巨大空間。我們針對中國新能源車企出海的未來趨勢作出以下SWOT 分析:
出海優勢
2021-2022 年初,中國汽車出口歐洲發達國家市場取得巨大突破,其中新能源車是中國汽車出口的核心增長點。隨著我國新能源車產業的逐步迭代升級,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向歐美發達地區出海試水,改變了依賴亞洲和非洲等部分窮國和不規范國家的汽車出口被動局面。2020 年,我國新能源車出口22.4 萬,表現較好;2021 年,我國新能源車出 口 59 萬臺,繼續持續走強;2022 年,我國累計出口新能源車 112 萬臺;2023 年 1-7 月, 我國出口新能源車 94 萬臺,同比增長 96%。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出口 90 萬臺,同比增長 105%,占比新能源汽車出口 96%。
目前,中國新能源車主要是出口西歐和東南亞市場。近兩年西歐和南歐的比利時、西班牙、斯洛文尼亞和和英國等成為出口亮點,而今年對泰國等東南亞國出口走強。自主品牌的上汽乘用車、比亞迪等新能源車型強勢表現。
出海劣勢
美國 IRA 法案及歐洲新電池法所造成的貿易壁壘將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對我國新能源車企的出海形成一定的障礙,需要長時間的生產實踐與交流磨合來克服各種未知的困難。不僅如此,海外對新能源汽車的各項技術指標要求也與國內的成熟產品存在相當的差異, 產品驗證上路周期長。除合資品牌如吉利沃爾沃和上汽名爵等,我國新能源車企在海外的品牌效應較弱,品牌附加值較低,如計劃在海外市場取得較高收益更需要時間對當地消費者進行教育。
出海機會
碳中和政策促進全球汽車產業全面新能源化升級的確定性較高,而歐美等發達地區的新能源車滲透率還存在較高的提升空間,且歐美傳統汽車巨頭的新能源轉型速度不及預期,目前我國新能源車企的技術先發優勢明顯。
不僅如此,針對東南亞等欠發達地區,我國新能源汽車更是早有在當地建廠的投資布局,本土化生產有利于在成本及稅收方面獲得 一定優勢,以性價比較高的車型率先占據市場更能塑造企業品牌形象,培養當地消費者的購車習慣。
出海挑戰
相對于國內市場,海外新能源車市場的終端消費者對于新能源車車型的選擇偏好與國內消費者存在一定差異:國內新能源車市場以乘用車為主,大部分在售車型為小型乘用車或 SUV。而根據數據統計網站 Statistia 2022 年的統計結果顯示,歐洲和美國地區對于重型車(如卡車、貨車)的需求在20%以上。尤其是在美國地區,對于重型車的需求為 22%,超過對于小型乘用車的需求(18%)。因此,我國新能源車企的產品矩陣還存在一定的空白區間,且新車型的開發周期較長,多重因素(動力系統設計、車型改造、零部件 升級等)干擾易導致產品成功研發的不確定較大。
綜上,中國新能源車企出海前景廣闊。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力逐漸增強,其出海步伐也在加快。未來,中國新能源車企將繼續借助技術、制造和成本優勢,拓展國際市場,加快全球化步伐。同時,隨著全球綠色環保理念的日益普及,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未來出行的主導,這為中國新能源車企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此外,政府也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鼓勵企業加強國際合作,拓展海外市場??梢灶A見,中國新能源車企出海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